現代火電廠中,對于每1000兆瓦容量,需要使用大約30立方米/秒的冷卻水,核電站則需要45立方米/秒的冷卻水。如果使用海水作為冷卻用水,海水中含有的污損生物,如貝類、藻類等會導致進水口,管路,凝汽器形成大量污垢,并會在凝汽器管道和熱交換器表面形成微生物污垢。這些生物污垢會導致機械損傷或降低熱交換效率,尤其會給電力工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在核電廠中,生物污損甚至會帶來安全隱患。
電解海水制氯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防污措施,在濱海火電廠、核電站、船舶等的生物防污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天然海水中含有大量鹽類物質,其中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一般情況下海水中氯離子含量約為15~19 g/L。電解海水防污是在無隔膜電解槽中,利用特制的電極電解海水產生有效氯(包括HCIO、ClO一、Cl2),這些有效氯是強氧化劑,可以殺死海生物的幼蟲或孢子,達到防止海生物附著和生長的目的.在海濱電廠和沿海工廠的大型電解海水防污系統主要由海水電解槽組、配電設備、海水輸送三大部分組成.其中海水電解槽組部分為最關鍵技術。
限制電解槽技術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陽極材料.它必須具備較低的析氯電位和較高的析氧電位,并且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和較高的電解效率。 海水電解制氯防污裝置中的陽極材料對其性能的優劣有著重要的影響,也直接影響著客戶的運營成本。